耕牛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很多时期耕牛的地位甚至上升到战略物质高度,在我国五六十年代如果是人为造成耕牛死亡,饲养员是要坐劳的,就算在饥荒年代耕牛的饮食标准更是普通人的好几倍。由于耕牛的特殊地位,围绕着耕牛诞生了一系列职业比如:放牛、犁田、耙田、做犁头、牛推磨、给牛开沙、洗口、牛贩子等,而对牛最了解的人就是牛贩子(也叫中人)。 牛贩子职业的起源原于买牛的人不知道什么样的牛温顺好训,什么样的牛更有耐力,什么样的牛不打人,什么样的牛不挑食等,为了买到理想的好牛就请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去帮挑选,然后付一定的服务费。 我的伯伯现年78岁,家住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排楼乡,一个地道的农民,朴实、勤劳、幽默、更是一个优秀的牛贩子。还记得小时候放学还没到家就看到家里干檐上,地坝头,竹林里坐满了人,应该不下30人,以为是开社员大会,回家一问原来是伯伯带人来买我家的牛,后来才知道以前大家为了节省费用三四家要买牛的人请一个或者两个牛贩子帮忙去相牛,很多牛贩子还带有徒弟,所以买牛的时候总是很多人。伯伯常年自己家也养牛对牛也非常了解,在牛贩子中是出了名的能讲会说,眼光独到,更因为爷爷传了几手相牛的绝活给伯伯,爷爷也是远近闻名牛贩子,所以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找伯伯帮忙相牛。 伯伯的绝活相牛口诀:“少型一张皮,会走四个蹄,前后要对称,眼鼓才有力”。意思是说一是买牛要买少年型的牛,牛皮肤看起要嫩。二是牛的四个蹄子要粗壮均匀,蹄壳与蹄壳之间不能重叠。三是整个牛看起要强壮均匀。四是眼睛大的牛聪明,温顺,有力量。 伯伯还能根据牛的牙齿分辨出牛的年龄,原口齿(两岁以下)、对牙口(2--4岁)、边牙口(6--8岁)8岁以上的牛就根据牙齿磨损的印还有珠来分辨出年龄。伯伯谈价时有自己的专业术语,外行是听不懂的,而就算有内行也听不到交易的价格,因为伯伯还有一个绝活——摸手,从很久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规矩买卖牲畜时谈价格都由中介方和买卖双方用衣服或扇子遮住后用摸手方式谈价格,这样的交易方式有效地避免了生意谈失败的概率。如果生意谈成了由买方付给牛贩子中介费,八十年代是10元左右,九十年代30元左右,现在50元左右。 随着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耕地面积大量荒废,大部分耕牛也变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耕牛的交易也不需要专业知识了,只需要大概估计一下重量就成功交易了,所以牛贩子这一行业也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图/文:何永平 笔 名:野马 爱 好:纪实摄影 2017年11月5日 作者简介: 自2007年摄影有以来其纪实摄影作品:《即将消失的职业--系列》纪录了农村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近百种即将消失和已经消失的传统手艺、传统职业,用文字、图片、视频纪录一个个真实的农村故事,反映社会底层边缘人员的真实生活现状,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人关注三农,农村、 农民、 农业。 《消失的公社》系列纪录了自1992年拆乡并镇政策后那些即将被人们遗忘的古老的公社遗址,这些公社有的是从古庙过度到公社,有的是古道观过度到公社,有的是从古建筑过度到公社,有的是购买的当地百姓的住房过度到公社,有的是当时新建建筑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政府驻地自工作人员搬走后已经残破不堪,部分建筑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很多公社连名字也被逐渐遗忘。《消失的公社》 [8] 系列通过抢救性拍照,录制视频,采访当地百姓等方式收集整理资料归案。 《工匠之心》 [9] 系列纪录农村各种老工匠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做着同一件事,他们那份精益求精的精神除了维持基本生活外更多的是要让技术更上一层楼,他们那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年经一代学习的榜样更是技术传承的精髓所在。 从事摄影以来,何永平利用节期日和工作之余,拍摄了25万余张农村题材的各种图片,内容涵盖农民劳作、农民生活、乡镇赶集、农村老艺人、农村水利图片、农村历史遗迹、农作物生产图片、农业机械以及脱贫攻坚等。各种摄影作品发表于: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凤凰新闻、腾讯新闻等平台上让更多人关注农村。 古玩收藏:通过学习文物相关知识,对农村遭到破坏的各种文物进行抢救性拍摄纪录并宣传普及各种文物知识让当地百姓认识到老物件的文物价值,保存各种老物件真正做到藏宝于民。 农艺师工作扎根在基层20多年里从养殖、种植、农业机械等各种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从传统农业过度到了现代农业对当地百姓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论文“水稻播种前种子处理技术探析”发表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技服务》杂志第22期。 更多农村题材摄影作品请百度 何永平 摄影 QQ:25955855 微信:hypaaa1007